新闻资讯

PLC应用技巧推荐(一)

2021-12-07 09:26:18

PLC应用技巧推荐(一)

PLC应用技巧推荐(一)

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已经无处不在,企业对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,因此技术人员对PLC使用要求也逐步提高。

PLC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可以保证,但在应用中一些不正确的操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。继飞机电为大家推荐一些PLC日常应用中的技巧,希望有所帮助。

PLC自身故障判断

一般来说,PLC是很可靠的设备,出故障率很低。PLC的CPU等硬件损坏或软件运行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;PLC输入点如不是强电入侵所致,几乎也不会损坏;PLC输出继电器的常开点,若不是外围负载短路或设计不合理,负载电流超出额定范围,触点的寿命也很长。

因此,我们查找电气故障点,重点要放在PLC的外围电气元件上,不要总是怀疑PLC硬件或程序有问题,这对快速维修好故障设备、快速恢复生产是十分重要的,因此笔者所谈的PLC控制回路的电气故障检修,重点不在PLC本身,而是PLC所控制回路中的外围电气元件。

输入输出(I/O)模块的选取

输出模块分为晶体管、双向可控硅、接点型。

晶体管型的开关速度快(一般0.2ms),但负载能力小,约0.2~0.3A、24VDC,适用于快速开关、

信号联系的设备,一般与变频、直流装置等信号连接,应注意晶体管漏电流对负载的影响。

可控硅型优点是无触点、具有交流负载特性,负载能力不大。

继电器输出具有交直流负载特点,负载能力大。常规控制中一般首先选用继电器触点型输出,缺点是开关速度慢,一般在10ms左右,不适于高频开关应用。

3 接地问题

PLC系统接地要求比较严格,要有独立的专门接地系统,还要注意与PLC有关的其他设备也要可靠接地。多个电路接地点连接在一起时,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电流,导致逻辑错误或损坏电路。

产生不同的接地电势的原因,通常是由于接地点在物理区域上被分隔的太远,

当相距很远的设备被通信电缆或传感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,电缆线和地之间的电流就会流经整个电路,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,大型设备的负载电流也可以在其与地电势之间产生变化,或者通过电磁作用直接产生不可预知的电流。在不正确的接地点的电源之间,电路中有可能产生毁灭性的电流,

以至于破坏设备。

PLC系统一般选用一点接地方式。为了提高抗共模干扰能力,对于模拟信号可以采用屏蔽浮地技术,即信号电缆的屏蔽层一点接地,信号回路浮空,与大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Ω。

消除线间电容避免误动作

电缆的各导线间都存在电容,合格的电缆能把此容值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。即使是合格的电缆,当电缆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,各线间的电容容值也会超过所要求的值,当把此电缆用于PLC输入时,线间电容就有可能引起PLC的误动作,会出现许多无法理解的现象。这些现象主要表现为:明接线正确,但PLC却没有输入;PLC应该有的输入没有,而不应该有的却有,即PLC输入互相干扰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应当做到:

使用电缆芯绞合在一起的电缆;

尽量缩短使用电缆的长度;

把互相干扰的输入分开使用电缆;

使用屏蔽电缆。


联系方式
ico04
联系人

王继刚

ico01
电话

0371-55581867

ico06
手机

18903837318

ico05
QQ

272925472

ico03
邮箱

272925472@qq.com

ico02
地址

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继飞机电